论共青团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时间:2010-06-04 11:31来源:未知 点击: 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我国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它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体现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部分,青年群体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同时,青年群体的健康发展,也会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力量,对社会其他群体产生影响,从而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共青团组织作为作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作为维护广大青年利益的代表,理应紧密结合青年的特点,凝聚青年的力量,发挥青年的优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共青团参与和谐社会构建,首先应该积极协助做好青年事务。共青团既担负着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重要执行者,同时还是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的群众组织,多重的职责决定了在处理青年事务中的特殊地位。共青团组织应当勇担历史使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强化复合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特色,依托各类中介组织机构,吸纳和开发青年工作资源,培育“青字号”的品牌项目,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当前,要认真做好青少年舆情分析系统建设,及时了解掌握广大青年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和舆情状况,畅通青年与党政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推动制定青年政策和法律上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建议,切实增强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要大力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继续深化推进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进城小公民援助计划、大学生助学计划等,全力为下岗失业青年、农村失土青年、进城务工青年、贫困失学青年等弱势青年群体提供各种帮助。要不断推进“青少年导航工程”和“心理阳光工程”,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体系,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预防和矫治青少年心理疾病,并积极做好归正青少年安置帮教工作。抓住“法治宁波”建设契机,着力完善各级未保委和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的建设,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从法律完善和机制构建角度深化青少年维权工作,加快促进宁波市青少年法律体系的建设,规范处理青年事务,切实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共青团参与和谐社会构建,就要带领好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工程。社会文明工程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体,不断推动社会文明工程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重要基础和现实保证。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以宁波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新的工作起点,坚持服务党政中心、服务社会需求、服务青年发展三者相结合,不断提升青年进行文明宣传、文明示范、文明实践的各项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文明工程建设的伟大事业。要进一步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力推进组织、项目、机制等各方面建设,活跃各项志愿者活动,把教育自我、服务社会、传递文明相结合,全力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要继续推进“号手”创建活动,积极探索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新的评价机制,狠抓制度保障、组织建设、监督管理,赋予“号手”创建活动更多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真正使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具有代表性,发挥示范性,成为精神文明与社会和谐的一面旗帜。要致力于文明理念的传播,在青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大讨论,大力宣扬当代宁波人爱国、爱乡,勤于创业的改革精神和实践精神;在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文明礼仪直通车活动,倡导青少年学生实践传统美德,引导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
共青团参与和谐社会构建,就要把握青年群体规律促进不同青年群体的交流合作。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纯粹单一的青年群体已经不复存在,不同的思想观念、经济情况、生活状态、文化爱好导致不同青年群体的产生,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差异在逐步加大,群体分化在日益加剧,群体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出现。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不仅要有“大青年”的战略,考虑最广大青年共同的社会特点,还要有“小青年”的思索,考虑不同青年群体不同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动员优势,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和方式来促进高知群体、务工青年、青年农民、网络青年等青年群体之间的互动,在最广大青年中实现和谐共存、协同发展。要充分利用共青团现有的青联、青商会、农促会等组织网络,完善组织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扩大各自的服务范围,尽可能多的将不同群体青年纳入目标群体,促使他们在组织内部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与业务合作,真正发挥各种组织凝聚青年、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的作用。要积极开展各种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拓展内容、创新形式,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吸引不同的青年群体在参与青年文化活动中实现之间的了解与尊重。要积极建立不同形式的结对帮教机制,全面推进“1+1”工程,在之间架起智慧、经验和感情的桥梁,在促进共同致富、共同提高、共享社会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不同群体青年的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games38-365365) |
------分隔线----------------------------